凹版印刷的发展历史

   凹版印刷的发展历史和或印刷版的图形和文字比空白部分低。印刷时,油墨被涂在整页纸之上,然后刮掉纸张,这样,只有留在印刷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之上成为印刷品。可分为雕刻凹版、光刻凹版和电子版。

   雕刻凹版

   凹版印刷是在雕刻艺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意大利金匠M.finigura于1452年发明。一开始,它都是手工雕刻,然后进行化学蚀刻。在现代,机器被尽可能多地使用。布局由不同深度和厚度的点和线组成。印刷品线条微凸、明亮、清晰,可防伪。

   19世纪初,波希米亚画家K.klick利用前人摄影和复写纸印刷的成果,发明了照相凹版和刮刀凹印。页面文字的墨迹部分是规则排列的小孔(网孔),一般呈正方形,大小相同,但深度不同,墨量不同。其油墨较厚,且能达到与原稿图像色调水平完全一致的印刷效果,是凹版印刷之中最常见的一种,因此也被称为传统的凹版印刷。半个多世纪以后,人们开发出了几种新型的蚀刻凹版。例如,参照胶印的网点结构,墨孔大小不同,但深度一致或不一致,印刷质量较好。

   电子雕刻凹版在20世纪中叶,出现了凹版电子雕刻机。它使用扫描头和电脑控制的金刚石切割机在圆柱体之上雕刻图片和文字。墨孔呈倒金字塔形,孔的大小和深度各不相同。其印刷质量不低于照相蚀刻凹版,具有操作简单、制版时间短、无废液处理等优点。

   现代凹版印刷的印版大多是在圆柱面之上制作的,采用的是圆压印的印刷方法。通常,压印滚筒在顶部,印版滚筒在顶部。印版滚筒的上部浸没在墨槽之中,印版从墨槽之中获得墨(也可以用墨泵喷墨或用浸在墨槽之中的墨辊将墨转移到印版之上)。墨槽下方设有薄钢刮刀,压在印版滚筒的表面之上,刮除印版之上没有图文的油墨(也可以用反向旋转的擦墨辊擦拭)。保留在页文墨孔(或线)之上的油墨,转移到两个辊的切点之上,印刷图文时,油墨被转移到经过的纸张(塑料薄膜、铝箔等)之上。